为什么至今仍有人不断的提起苹果 30%、、 不分场合。不分情景。 苹果 30%仅针对纯 app 内服务,纯手机内服务。 涉及线下服务的 都不收费。

2017-06-27 08:52:12 +08:00
 isvara
1447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276 条回复
levon
2017-06-27 16:38:33 +08:00
@Domains 阿里屏蔽微信里的链接为什么还要那么费劲搞个什么转换码出来,干脆全部屏蔽不是更彻底吗。
mooncakejs
2017-06-27 16:47:43 +08:00
@isvara
@jarlyyn
我觉得是 IAP 这种落后的收费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对于公众号这种运作模式, 微信只是一个渠道, 向一个渠道收取商品全额的 30% ,这事怎么也说不过去。
Domains
2017-06-27 16:49:23 +08:00
@nellace 那好,我个人意见是,水果不是定了个 IAP 就等于免责声明,毕竟水果是闭环的,带有垄断性质的,没错,苹果完全是可以自订规则,它家的规则它说了算,但不能一面倒的,它说的都是对它的规则都是合理的,是应该可以讨论的。如果你不认为对、不合理就是你阅读姿势不对这样的。
个人认为,判断标准,应该是平台有没有直接得利,如果平台并没有得利,只是中转的角色,我不认为水果要抽成是对的,比如红包、打赏这些,如果说将来微信发个红包,甲给乙发 10 块钱,必须得充值 10.5 元,腾讯要从中抽成 0.5 的话,苹果要从中抽成( 0.5*30%),我不会说话不会有意见,但 App 只是纯中转平台角色,并没有从中分成,水果硬生生插一脚进来,这就尴尬了。
Qlccks2
2017-06-27 16:57:44 +08:00
还在有人解释应用内服务啊?这事恰恰就是因为没用苹果的 iap 服务苹果没抽成引起的不是吗?
nellace
2017-06-27 17:01:10 +08:00
@Domains 对,问题就该你说的这样,焦点应该在“打赏属不属于 IAP ”或者更深一步“哪些该属于 IAP ”,打赏确实是有争议,我自己认为也不应该归为 IAP,但是看了几篇公众号连 IAP 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往平台抽成这边带,这就有点过分了,
sm0king
2017-06-27 17:08:49 +08:00
@Rice 终于有一个明白人
QAPTEAWH
2017-06-27 17:13:03 +08:00
搞大新闻吸引眼球是媒体的一贯套路。

但是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如是否是“纯 app 内服务,纯手机内服务”。
mrlawrence
2017-06-27 17:13:33 +08:00
等小程序羽翼渐丰的时候,微信和苹果的冲突将愈演愈烈。到时候就不仅仅是自媒体打赏了。
不过想来也是,商业公司就这样。你在我主业 App Store 上搞小动作,在数亿用户面前推广小程序,那我怎么就不能动你的核心公众号呢?
话说回来,大家是不是对苹果太神化了?这不就是一个跨国巨头的正常商业逻辑么?你搞小动作,我敲打你。
Domains
2017-06-27 17:21:07 +08:00
@levon 你知道阿里下面有多少个部门了?大公司内部门之间互相竞争、甚至互相拆台、互相矛盾攻击的故事你真的没听过?
并且啊,根本就没有你说的转换码,你说那些所有转换页都不过是张漂亮的 404 页面罢了,友好的提示你点右上角选项,选用浏览器打开链接罢了,但实质上,你在微信分享一个淘宝商品链接,一样可以自觉点右上角的选项,以浏览器方式打开嘛。最终要在微信打开淘宝链接,都是右上角选择浏览器打开(或直接手淘 App 打开),你说的那些只是有没有一张友好的“ 404 ”页面罢了。

默认的微信 404 页面


你认为的突破:友好化的 404 页面
66beta
2017-06-27 17:23:33 +08:00
两边都是流氓

苹果说 app 功能加成也说得过去,公众号确实是微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不算 APP 功能的话,公众号打赏跟微店没什么大差别,都是出售商品,只不过平台是腾讯官方建的,第三方商家可以入住
Alexhex
2017-06-27 17:34:31 +08:00
苹果在这事儿上黑点还挺多的。

在苹果更新协议之前,App Store 审核指南对 IAP 的解释是, 「如果在 app 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则必须使用 App 内购买。解锁方式包括订阅、游戏内货币、游戏关卡、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

打赏并没有获得任何新的 Feature 或者功能,所以按上述定义很难说是 IAP,自然也不应该被抽成。当然苹果可以辩解说有一个「等」字……这种条款的解释当然是苹果说了算。而且最后我记得哪里提到说,打赏被认为是 IAP 的一个原因,是你打赏之后文章下面会出现你的头像,所以算一个 Feature …

苹果也发现了这个解释有点牵强,所以直接更新了条款,现在打赏被明确列入了 IAP 的范畴……
tairan2006
2017-06-27 17:58:37 +08:00
还洗,还洗,有啥好洗的
stabc
2017-06-27 18:01:26 +08:00
真心希望苹果公司倒闭。
isvara
2017-06-27 18:03:23 +08:00
服务就是 用户 看了文章、听了音乐、有了感想、甚至只是用户看完之后 发现服务提供者提供了 一堆垃圾
但 用户通过 app 找到这项服务 在 app 内享受了 这项服务。 这项服务可以在 app 内完整享受。

提供服务 是指 用户从开始接收服务 到离开服务。
跟提供服务的前置条件有多少无关。 听音乐 是听的几个小时、 而不是要从演奏家从开始学音乐的时候 我就作为听众。


知乎的文章必须在 app 里看?

eg:
你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听音乐,但在本市场内 也可以免费听音乐 也可以收费 本市场规定:收费就要抽成。
其他市场完全免费听音乐 用户可以用脚投票
印度还推出过 免费手机卡 可以免费上网。 但不等于 用户用移动的服务 就也可以免费。
在移动的市场里。 享受了移动的服务 就要收费。 跟印度运营商是否提供类似服务 无关。
用户可以自行选择


写文章的时候必须在 ios 系统呢?
大多数游戏 都是通过电脑编写的。 在 steam、psp ps4 上买游戏、玩游戏。 跟在哪里产生的游戏有关系吗?

eg
除了最后的支付。。。。
其实把 从 app store 注册 下载 app 就在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了。 用户可以决绝接受。
isvara
2017-06-27 18:04:17 +08:00
只是讲逻辑 不说其他。 不说正当性 不说道德, 商业公司 没什么道德
isvara
2017-06-27 18:16:42 +08:00
@Alexhex 谢谢

喜欢这种直接贴规则,讲道理的。
每个人都有对世界运行的看法,很正常
差不多结贴了 大家有讨论 有思考 这个帖子就值得了
Quaintjade
2017-06-27 18:26:59 +08:00
@jarlyyn
显然是服务的过程开始于 APP 内。知乎文章发在知乎上时服务尚未开始,开始时间是用户用知乎 APP 打开这篇文章开始阅读,结束于读完文章。同理,微信号文章的服务开始于用户打开微信文章,只是微信连同后面的服务一并做了罢了。
你用 safari 看文章然后打赏又不会抽成。

至于为什么是服务,我倒要问你为什么不是服务?如果不是服务那么作者为了什么写文章?微信为什么要为作者创建这个平台和功能?你为了什么打赏?如果只是转账,为什么打赏按钮要放在文章末,而且打赏的对象是文章作者?
记得有个段子说卖淫嫖娼可以解释成“两人通过宣传单认识对方并一见钟情,然后一夜风雨过后发现不适合于是就分手了,感觉过意不去于是就补偿了点分手费”。以常识就能知道行为的真实目的,没必要强行解释一波。
jarlyyn
2017-06-27 18:31:02 +08:00
@Quaintjade

如果不是服务那么作者为了什么写文章?

好歹我也经常写博客发论坛。

写文章就是服务?

逗我?

不是服务的原因就是你打赏和是否看到这个帖子没有关系

请证明是服务。

以常识就能知道行为的真实目的,没必要强行解释一波。

我好歹还给开源项目 donate 过,原来这是享受服务了啊?

呵呵呵。

到底是谁强行解释一波?
jarlyyn
2017-06-27 18:38:40 +08:00
@isvara

所以,以后还要给移动抽成?

没移动你手机怎么上网的?

“其实把 从 app store 注册 下载 app 就在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了。 用户可以决绝接受。“

不久是说苹果的地盘苹果最牛逼么?

请再看一下我第一篇回答。

苹果可以仗着 ios 只能用 apple store 耍流氓。

但用户还要洗地就是屁股歪的十分可笑了。
jarlyyn
2017-06-27 18:42:37 +08:00
@isvara

顺便,再告诉你下,媒体为什么喜欢炒作这 30%

应为苹果还规定不许标明苹果抽了多少头,卖了屁股还要装白莲花。

真是强盗都比这有节操。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37128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