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程序员们看看 <<奇葩说>>

2017-06-20 11:06:57 +08:00
 4ever911
我感觉很多做技术的人容易钻牛角尖

可能跟机器打交道多了,

总觉得这个世界不是 0 就是 1, 不是 True 就是 False

而实际上,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对和错, 好和坏都是相对的

站在不同的立场, 不同的角度, 会有不同的看法

多学学换位思考, 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帮组的.
2060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243 条回复
Ahri
2017-06-20 23:28:54 +08:00
奇葩说里面说的美国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错的,不知道怎么胡编滥造出来的。
Ahri
2017-06-20 23:29:47 +08:00
奇葩说里面说的美国的事情基本都是错的。
BlackCat02
2017-06-20 23:42:32 +08:00
@jjplay 一个提建议的观点不够多元??提建议应该说我建议大家看奇葩说,跑男,择天记,天线宝宝,异形。。。。这才是多元的建议????? exo me ?
Phariel
2017-06-20 23:52:00 +08:00
LioMore
2017-06-20 23:55:43 +08:00
挺反感这个节目的
bluecrow
2017-06-20 23:57:39 +08:00
@vimutt 当代的历史著作平时也看,窃以为不能一概否定。至于文学,当代作家的作品不能说没一本能看的,数量偏少是事实。思想和娱乐方面一向不关注无法评论。另外我也纳闷,不知道是不是对日本当代作家有偏见,村上的书打开看一看的兴趣都没有,反而是芥川夏目等人的作品让我欲罢不能。
xbdsky
2017-06-21 00:09:06 +08:00
最近就在看
mnsw
2017-06-21 00:15:31 +08:00
我就说一句,你凭啥用“我感觉”来教育别人?
vimutt
2017-06-21 00:25:56 +08:00
@bluecrow #206 所谓矫枉过正,我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并非全盘否定现在,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意识形态积压之下,思想、文艺、历史岂有完卵,所以不做详解也罢。作家无论国别古今,喜欢与否都不是问题,提到村上主要是因为这句话我比较赞赏,并非因为读过他多少的小说,另外,一个作家也好一种思想也罢,喜欢或者不喜欢有时候要看年龄的,我看村上的时候十几岁,那时候看川端康成的就看不进去芥川的也不太感冒,但我媳妇十几岁的时候居然就读了雪国这些故事,也是津津有味。所以大概是理解力和经验使然。此外文学作品或艺术品的喜好主观成分较大,但我们不能因主观的喜好去生生的把一件好的说成不好的,我觉得如你所言读史明智,起码的判断是非好恶的能力还是要有的,现在权力集团正是有意无意间将人们原本具有的能力消解掉,然后冠以“多元化”、“批判性”",”特色化“等名词,让原本清晰的问题变得混淆,让知识的传递变得令人费解,他们当然试图掩盖一些问题。
另外,说的越多被人批判的角度就越多,我对本题的意见不是否定的,我说了我也看这个节目,只是从自身的角度戏谑的去评论,但是对于我的家人同事,他们大多都很喜欢这个节目,对于我这样成长和知识结构的人来说,这是一件无奈且不舒服的,但是我还是保有对他们的理解,毕竟像他们这样的人太多了,多到了我几乎相信未来的世界就是他们的。
ryd994
2017-06-21 01:42:05 +08:00
这叫辩论么?这是街头吵架,谁声音大谁抓到热点就赢了
傻逼观众看傻逼节目,纯粹看个热闹
任何懂得基本逻辑的都不会喜欢这种节目
Henrybsbhp
2017-06-21 01:47:07 +08:00
听这名字就不想看了。
yuluofanchen
2017-06-21 06:50:56 +08:00
23333

楼主应该说

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程序猿有空可以看奇葩说
onionnews
2017-06-21 08:47:39 +08:00
我觉得这里很少有人喜欢看这么吵的娱乐节目吧,猜的
zoues
2017-06-21 09:04:46 +08:00
@yuluofanchen。。。
nyanyh
2017-06-21 09:09:57 +08:00
如果你说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那估计这里没有人会反驳你
但是带上奇葩说,性质就不一样了
lj3lj3
2017-06-21 09:27:26 +08:00
奇葩说?瞄准奇葩大众?
ajan
2017-06-21 09:44:50 +08:00
我推荐看《锵锵三人行》 | 《圆桌派》, 这种娱乐致死的节目还是少看
DrJoseph
2017-06-21 09:51:12 +08:00
鲁迅《拿来主义》说的就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奇葩说有其可取的地方,被分为正方和反方的辩手被迫进行了某一个角度的思考,然后对其思考进行总结,然后后辩的选手对前面对方辩手的言论进行剖析找到言论中的破绽并反驳,这本身训练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但是奇葩说最大的败笔就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致使很多辩题的辩论成了毫无营养的钻牛角尖,甚至是过大升华了辩题本身的意义。所以说我们也应该选择性的看待每一期《奇葩说》,不过我觉得相对于任何人,书上的精华会比《奇葩说》来得多很多,从多个方面丰富自己的见识,拓展自己的思维,甚至是多出去走在不要总宅在家里,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
omygod
2017-06-21 10:06:53 +08:00
程序员不钻牛角尖会被那些靠嘴上说话吃饭的人坑死
gouflv
2017-06-21 10:35:41 +08:00
你凭啥觉得很多程序员钻牛角尖... 还是在 v2 发这种言论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36974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