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程序员, Gap 10 个月后成功再就业,一点经历分享

1 天前
 coolxll

大家好,来分享一下我最近的经历,希望能给有相似情况的朋友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在这里获得一些交流。

[开篇]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一名 35+ 的程序员,之前在一家大家某强度比较大的一线大厂工作多年。去年因为业务调整的原因,我选择离开了,然后开始了长达 10 个月的 Gap 期。就在最近,我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一家规模在 500 人左右的中小厂,职位是 Team Leader ,负责带一个 10 多人小团队。

[Gap 期的挑战与应对]

这 10 个月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段复杂的时期。刚开始有一点解脱感,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但很快,随着时间推移,35+ 的年龄、长时间的“待业”状态,加上周围环境的变化,迷茫和焦虑感也随之而来。会担心年龄的劣势,担心能否再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过,我也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我努力把这段时间变成一个充电和探索的机会。主要做了两件事:

我意识到 AI 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虽然我之前的工作可能不是直接做这块,但作为技术人,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非常重要。这段时间,我系统学习了如何将 AI 能力融入实际应用和工作流。具体来说,我学习了使用像 n8n 这样的工作流引擎,研究如何编排不同的服务。同时,我也深入了解并实践了基于 LLM 的应用构建,特别是 RAG (检索增强生成) 方向,使用了 Dify 、Coze 、FastGPT 这些平台来搭建知识库索引并与 LLM 模型进行配合,尝试解决模型幻觉和知识更新的问题。我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啃官方文档,并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难点,比如 RAG 效果调优的参数理解,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尝试,最终解决它们的过程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除了技术能力的提升,我也想为自己增加一些抵抗风险的能力,探索更多元的收入来源。这段时间,我花了一些精力在个人财务的打理上。我学习并配置了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希望能让手头的钱保值增值。同时,我也通过混迹集思录( Jisilu )论坛,学习和实践了一些可转债的低风险投资策略。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尝试通过 Joinquant (聚宽)这类平台玩了一下低门槛的量化交易,把一些策略想法代码化实现,感受数据分析和编程在投资领域的应用。当然,也没忘了薅一些平台的活动红包羊毛,虽然都是小钱,但也算是开源节流,增加点生活乐趣。这些尝试可能没有带来显著的额外收入,但让我对“钱生钱”有了更实际的体会,锻炼了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也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如何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单一收入来源的焦虑,感觉自己不只是一个写代码的。 对我来说,做这些的初衷,一是为了在 Gap 期保持学习和工作的状态,不与技术脱节;二是为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或生活状态增加选项;三也是在用行动来对抗焦虑,证明自己依然有价值、有行动力。

[求职过程]

正如前面帖子也提到求职过程: https://yangjunhui.monster/t/1127843 在准备好重新投入职场后,我开始了求职。过程不算特别顺利,也遇到过一些挑战。投递了不少简历,前期收到面试机会不多,有些面试也因为 Gap 期的问题被问到很多。感觉 35+ 的年龄加上 Gap 期,确实在求职市场上会面临一些额外的审视。有一些机会走到了最终的谈薪,但不知道是由于 gap 期,还是年龄最终被鸽掉了。

在拿到目前这个 Team Leader Offer 的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关键的是,我能够:

清晰地解释 Gap 期的原因和我在 Gap 期间做了什么,并且能展示出这些经历( AI 学习、副业)带给我的价值和提升。我把 AI 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体现在简历和面试中,证明我的学习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关注。 结合过往大厂经验,突出自己在大规模系统、复杂问题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优势。 针对 Team Leader 岗位,强调自己过往带人、协调资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结合对这个中小厂业务和技术栈的理解,表达自己对带领团队实现目标的思考和规划。面试官可能也会问到关于管理、沟通、以及如何融入新团队的问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例子去回答。

补充一点:

在求职过程中,我自己也有一些考虑和坚持。比如我只考虑上海的机会,同时对于区块链这类在我看来风险比较高的领域也比较抗拒,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会的数量。

[从大厂到中小厂的思考]

从大厂到一家 500 人规模的中小厂,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放弃大厂的光环和相对完善的体系,选择中小厂,原因有几个方面:

薪资这块:相比之前大厂的时候,月薪差不多是原来的 2/3 这样子吧。 机会和角色: 在这个中小厂,我能拿到 Team Leader 的职位,有更大的机会去负责一个方向,从零到一或者从一到多的去搭建团队和业务。在大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者更多的竞争才能获得类似的机会。 业务和技术: 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工福利)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稳定和有机会的。 个人发展: 中小厂可能意味着更灵活、更快速的决策过程,以及能更全面地接触公司的各个方面,这对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有好处。当然也伴随着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可能有限等挑战,对此我也有心理准备。 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一个基于当前情况和未来发展考量后,相对更适合我的一个机会。

[总结与感悟]

回头看这 10 个月的 Gap 期和求职经历,最深刻的感悟是: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 无论何时,保持技术敏感度并投入学习,都能增加你的底气和竞争力。 Gap 期不等于职业停滞,可以成为自我投资和探索的黄金期。 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完全取决于自己。 年龄和 Gap 确实是挑战,但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和解释这段经历,以及你展现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结尾]

明天我就要正式入职了,对于新的 Team Leader 岗位充满期待,也知道会面临新的挑战。

发这个帖子,是想记录下这段经历,也是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一些正处在迷茫期、或者同样面临 35 岁+求职压力的朋友一点点信心和启发。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无论是什么看法或建议,甚至“拍拍砖”都可以,谢谢!

1048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88 条回复
puppyxxx
1 天前
去年 32 岁,四月份某大厂裁员出来,后面 gap 6 个月,刚开始心态很轻松,后面就开始怀疑自己能力,不过跟楼主最大的区别就是,我那会没有去学习 AI 这些新东西,浪费了挺多时间,属于内耗型性格,后面 10 月也是降薪差不多 20%,去了一个中小厂,整体来说强度也不算小,好在这里给我机会去做一些 AI 相关的事情,也实践了不少,有时候因为管理这块也会心烦,不过还是坚持吧,干中学,一起加油
Gilfoyle26
1 天前
大厂去中厂,中厂去小厂,小厂去工厂,工厂送外卖,外卖送大厂。

完美闭环,直接就是环形缓冲区。
apie
1 天前
感谢分享,学到很多,楼主继续努力,期待看到你的更新
yibo2018
1 天前
很流畅,看完了,但 ai 味太重了,可以探索一下怎么去 ai 味
annilq
1 天前
厉害,我前一段时间也在看 AI 相关的,不过主要是 API 调用方面的,过段时间也试试流程编排搭建,不过我在南昌,互联网机会偏少一些
luckyjack
1 天前
感谢真诚分享
hmxxmh
1 天前
感谢分享,值得学习!
zcdll
1 天前
@nobot +1
yolio2003
1 天前
leven87
1 天前
不知道楼主公司怎样,我来拨点冷水。中小公司都是一人做几个人的活;技术大部分也是开源改改,然后当作国产自研; AI 不是看看那么简单,国内其实很多就是套个皮。
Homuri
1 天前
能看出楼主是个有想法,有能力,还有耐心的人。无论是大厂到小厂还是降薪,能想清楚和接受就很好了,工作本来也是没有完美的,利大于弊就不错了。祝在新公司能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虽然说这个格式应该是 AI 润色过的 hahahha )
qq1147
1 天前
非常好的分享,感谢!
Jungeer
1 天前
厉害
nuo7mi7
1 天前
@Mark24 #38 你说的没毛病,但是一个敲代码也没法掌握生产资料,无非挣个辛苦钱吧
jonsmith
1 天前
大厂背景降薪找工作,也如此艰难。能说什么
nuo7mi7
1 天前
可以给 AI 说,让文章编写的没有 AI 味道

这种看的有点像小学生写的那种议论文,虽说首尾兼顾,分段明确,但是总是感觉没有感情
Unitent
1 天前
祝好,期待后面继续分享带队冲锋的声音
elechi
1 天前
满满的 AI 问
niuroumian1
1 天前
@nobot 老哥你要笑死我
mamba
1 天前
才发现我也 35 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11316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