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yashikawa 3 天前 via iPhone ![]() 那你未免太相信 AI 的胡说了,不愧于我对相信中医的刻板印象。
|
![]() |
2
conge 3 天前 via Android
|
![]() |
3
cmdOptionKana 2 天前
一楼说的不太对吧,OP 也没说“仅凭”AI ,中国人本来就有扎实的中文知识和少量文言文基础,OP 不仅用 AI 还用了搜索,而多数文言文确实已经被研究过了有相对公认的现代文翻译。
简而言之,OP 有基础且结合了多方面的信息,怎么能批评他“太相信 AI”? |
![]() |
4
imaxwell OP @Hayashikawa Ai 是不是胡说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论证的
|
6
tyrantZhao 2 天前
文言文大部分并没有很难懂,有些经典也很难用语言描述,ai 翻译出来可能和实际的大相径庭。
|
![]() |
7
emberzhang 2 天前 ![]() 文言文、中医、佛经说难听点都是死学了,有毛线高不可攀的
|
![]() |
8
chiaf 2 天前 via iPhone
古籍其实找本英文的翻译就懂了🤣
ctext.org 上面的内容有英文翻译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Huangdi (Yellow emperor), was the son of Shaodian. His surname was Gongsun, and his prename Xuanyuan. Born a genius, he could speak when a baby, as a boy he was quick and smart, as a youth simple and earnest, and when grown up intelligent. |
![]() |
9
imaxwell OP |
![]() |
10
imaxwell OP @emberzhang 一本伤寒论,刘渡舟胡希恕黄煌郝万山这些大家能研究一辈子都不敢说研究透,到大佬这里变成死学了,大佬太牛了,受小弟一拜。
|
![]() |
11
imaxwell OP @tyrantZhao 是有可能有偏差。不过我是先用 ai 加搜索检索了现代人的解释来学习。在这个基础上还看不懂的,再用 ai 说人话解释,如果还有纰漏,那就只能靠自我纠偏了。
|
12
tyrantZhao 2 天前
@imaxwell 是可能 会达到相反的方向,特别是,现在的古籍,很多在流传的时候,跟最初的版本完全不一样,如果依靠 ai 来解释后理解就可能不对,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工具。
|
13
leaveeel 2 天前
从小看文言文都没有什么难度,古汉语词典应该是人手一本吧,不认识的字按部首笔画翻一下就知道了。文言文的平仄还很顺口,除了通假字在初读的时候会误解其他的只要认真读一遍都大概能知道意思了。ai 举例的你还是得去查证,翻译的还是需要自己查字典确认,至于网上那么多所谓名家解读不排除夹带私货,实际并没有省略多少步骤反而杂了。如果说只是想知道一些相关的故事用 ai 可以听个乐子,从学习的角度并不可行。
|
![]() |
14
imaxwell OP @leaveeel 治学严谨,所言极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 AI 不如无 AI 。我现在主要利用 ai 说人话的效果,具体对不对,的确只能自己把关了。
|
![]() |
15
conge 2 天前 via Android
|
16
integj 2 天前 via iPhone
文科属于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佳答案,没什么对错,你说对就对,你说错就错。
|
17
Hayashikawa 2 天前 via iPhone
@imaxwell 要不先研究下这些古籍流传几百、几千年的版本学?经过短短秦朝 15 年,在汉初就能发展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如今的《圣经》早已在传抄过程中面目全非,更何况你说的这些。
|
18
jwdlh9527 2 天前
@conge 你好,这个佛经的翻译对入门者很友好。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能加一个原文和翻译左右分开显示就更好了,要不然我看了一段的原文、翻译、原文、翻译,感觉有点不够丝滑。再次感谢你的网站,对我有帮助
|
![]() |
19
enchilada2020 2 天前 via Android
@conge 顶多 20 出头吧 三十左右还能说出这种话也挺丢脸的了哈哈哈
|
![]() |
21
imaxwell OP @Hayashikawa 您说的很有道理。信息蕴含在变化之中。这些不同的版本背后有一些是无意,有些是有意的处理。搞清楚来龙去脉相当于做了历史的穿越者和侦探,这个跟学文史哲表面知识,相当于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
22
atuocn 2 天前
#10
没读过伤寒论哈。就是不太明白”这些大家能研究一辈子都不敢说研究透“,研究透是啥意思。 一本欧几里得,不知道作为通常意义上的认知是研究透了么。现在欧式几何已经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的,初中生能掌握基本原理,概念。能应用上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学术界上千年来还是不断发展。从公设体系,发展出黎曼几何,希尔伯特几何。从这个意义出发,确实没研究透。 所以#10 说的,没研究透伤寒论,是哪一种研究透。是完善了伤寒论,给出了更坚实的基础;还是重新审视,发展出新的理论和工具;还是把应用做好,做普及,形成大众可靠的常识或者象电力、机械一样惠及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