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 618 买个轻薄本,AMD 全大核很稳妥,但显卡驱动程序有 bug ,Windows 文本编辑光标会消失,至今都还没修复(我有 AMD 台式机以及 AMD 游戏大掌机)
Intel 的核显没这种 bug ,但大中小核共存……不知道实际使用的表现如何
大中小核列表:
三种核心共存的 CPU ,真不少(这只是一小部份):
说个题外话,我看到 Intel 推出大中小核,就联想到了麦当劳、肯德基的可乐,大杯 中杯 小杯
1
AkaGhost 1 天前 ![]() > Windows 文本编辑光标会消失
老问题了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Dwm] "OverlayTestMode"=dword:00000005 调整一下 OverlayTestMode 就行了 |
![]() |
2
drcus 23 小时 58 分钟前
Ultra 7 255H 一样吗,最近入了这个
|
![]() |
3
TophTab 23 小时 54 分钟前
不好,调度很多问题。不如 AMD 的纯大核方案
|
4
yinmin 23 小时 51 分钟前 via iPhone
ultra9 185H 有 22 个逻辑 cpu ,在 win11 下,小核基本不用,只用大核中核,对于笔记本感觉是 cpu 太多了。
ultra9 285H 换架构只有 16 个逻辑 cpu ,感觉是个过渡产品。 另外,中核其实不弱的,小核太菜了。 |
5
cnbatch OP @AkaGhost 我知道可以这样,就是总觉得不放心,万一某一次驱动更新了、Windows Update 打了 Patch 修复掉光标 Bug 后,就怕这个改过的 OverlayTestMode 变成另一个 bug
感觉像赌博 可惜选择 Intel 又是另一种赌博(任务调度) |
6
cnbatch OP |
![]() |
7
kuanat 23 小时 42 分钟前
购买方面,Ultra 200H 系列相比 100H 进步很大,所以建议买新不买旧。另外不带 Ultra 的都是马甲别上当。
使用方面,关于核心调度可以参考这个 https://v2ex.com/t/1129403 可用,但不一定好用。Windows 和 Linux 情况差不多。 另外 LPE 核心 intel 是有想法的 https://github.com/intel/intel-lpmd 类似手机上 idle 的时候将负载转移到 LPE 关闭 P/E 来省电。 |
![]() |
9
JensenQian 23 小时 33 分钟前
amd 这边也摆烂
7840h-8845h-260 这 23 年的东西现在还在卖 真的我 6800H 想升级都不知道买啥 |
10
yinmin 23 小时 30 分钟前 via iPhone
@cnbatch #8 mac 睡眠时会跑些任务(收邮件、备份、数据同步等),intel 在小核的设计初衷是类似 mac 在系统睡眠的时候跑特殊任务的,但是 windows 不是 mac ,睡眠了也没啥任务可跑
|
![]() |
11
huluhulu 23 小时 23 分钟前
Intel 大小核调度=垃圾,以至于我现在写 python 都要绑定内核,不绑定老给我跑去小核,小核满了也不切大核,恶心恶心恶心
|
![]() |
13
admirez 22 小时 56 分钟前
那这样是不是 258V 才是好选择?
|
![]() |
15
icyalala 21 小时 55 分钟前 ![]() 对不起先生,是中核、大核、超大核
手机好歹还有前后台的明确区分,还有 QOS 来给线程配置。桌面任务可没那么明显的区分,光让系统来猜 QOS 肯定没那么准。在意这个的人建议手动去绑核或者指定优先级,不然肯定不舒服。 |
![]() |
16
icyalala 21 小时 50 分钟前
@xstress 苹果就只有 P/E 两种核心,并且没有开放绑核心的 API ,避免程序自己瞎搞。
系统调度方式不透明,每个线程只有 QOS 可以设置。UserInteractive, UserInitiated 优先 P 核,Utility, Background 优先 E 核,但是这些只是给系统的建议,极端情况系统仍然能把线程调度走。 |
![]() |
17
WhatTheBridgeSay 21 小时 27 分钟前
一言难尽,
有时候某个线程(比如鼠标)调度到 E 核眼瞅着利用率 100%都开始卡顿了就是不让大核干活 即使把电源模式设置为高性能,大部分时间也是 E 核在干活,都满载了 P 核在那已离线装死,真有个突发性能需求大核也慢吞吞 |
18
EVANGELIONAir 21 小时 7 分钟前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苹果大小核调度好的,苹果默认就是用 E 不用 P ,管这个叫调度吗
|
![]() |
19
Monad 21 小时 4 分钟前
刚刚试了下把 E 核关了更卡了...ROG 幻 16 2024 款 是个啥情况...
现在用 ParkControl 关闭了 parking ,但是通过 QuickCPU 还是能看到有 park 状态。 |
![]() |
20
YZG 21 小时 3 分钟前
公司发的 T14 GEN4 配的 CPU 是 Intel 1340P ,系统 win10 ltsc ,大小核调度垃圾的不行,果断关闭小核
|
21
PrinceofInj 20 小时 39 分钟前
ultra 7 165H ,平时使用没任何感觉,有时候开虚拟机也没啥感觉。
|
22
twl007 20 小时 25 分钟前 via iPhone
Ultra 7 265k 目前没感受到问题 而且温度很好 风冷就够了 不需要上水冷
|
![]() |
23
cpstar 19 小时 53 分钟前
目前在用 134U ,感受就是,锅还真不是微软来背,或者 Intel ,反而是 OEM 的厂商。
先说这个 U ,2P+8E+2LPE ,2LPE 就不说了,除了待机等极端情况,基本上 park 了吧。但是 2P+8E 的调度,基本上 1P+1E 状态,导致 P 核基本上 100%而且始终睿频在 3GHz ,同时内核温度也上去了。 然后再说调教,安装了 quickcpu ,尝试调配各种参数,但是,奶奶个腿,各种不生效。 最后,发现了端倪,OEM 厂商写了一个配置文件,然后把一些参数都按死在那些配置上了,于是不挣扎了,就这吧。 https://imgur.com/a/0McsDry.png |
![]() |
24
cpstar 19 小时 52 分钟前
补 23 图片
 |
![]() |
25
realpg 19 小时 40 分钟前
U9-285H 在用
我电脑不装乱七八糟软件 软件清单十分干净 平时工作就是开发 反正我对调度无感 我也从来不看他怎么调度 反正用着挺好的 我的负载不大 风扇一般也不转 后台也没啥吃资源的东西 因为电脑软件太干净了 除了编译 go 和 ts 项目的十几秒钟 基本 cpu 都不怎么动 |
![]() |
26
northbrunv 19 小时 15 分钟前
看看游戏本用什么 cpu 照着买同系列的就行了
|
27
hefish 19 小时 9 分钟前
我觉着 intel 搞大小核就是个失败的产品。
|
28
someonesnone 18 小时 51 分钟前 via Android
不是 arm 我肯定不会买大小盒产品
|
![]() |
29
gzlock 18 小时 19 分钟前
@JensenQian 不是 AMD 摆烂而是你资讯有点落后哈
AMD 的全大核笔记本 U 已经上市了: R9 9955HX R9 9955HX3D 中低端要等等了(应该是不好定价了,毕竟 7945hx 7840h 这些上一代 u 还在售 |
31
wxf666 17 小时 34 分钟前 via Android ![]() |
![]() |
32
justplaymore 15 小时 56 分钟前
windows 电源计划里可以开启隐藏项,手动控制调度策略。
搜索引擎关键字:异类线程调度策略 intel 大小核。 |
![]() |
33
msg7086 15 小时 40 分钟前 ![]() @wxf666 #31
国外主流游戏本甚至还在用 7435HS ,你指望 7840HS 能淘汰吗。 除了天际线这类狂吃 CPU 的模拟类以外,8c16t 96G 还支持 avx512 ,这还能换得掉吗。 非要说那就是 7840/7940 刚出来那会儿性价比太高了,无脑买,导致现在新产品不知道怎么出,旧产品不知道怎么降价。 |
34
cnbatch OP |
35
wxf666 15 小时 0 分钟前 via Android
@msg7086
没有 Intel 上压力,摆烂了呗。。哪有啥不知新产品咋出的。。 🍎 Mac mini M2 刚出一年,🍎 M4 就出来了,性能提升近 60%。。6000 元 M2 一夜掉价到 2500 。。 咋不见 7840HS 刚出一年,HX 370 也来猛猛提升性能,价格不升反降,7840HS 再来波大降价呢。。 现在 🍎 Mac mini M4 抢了几十万台 Win 小主机市场,希望能给 AMD 上上压力吧。。 改进方向多的是啊,单核差 🍎 M4 很远吧?多核性能、能效比也不如 🍎 M4 吧?低负载时低功耗低噪音?待机时 2W 功耗提高笔记本续航? 新品也和 🍎 一样搞统一内存,便宜硬件没了,只剩个 x86 生态护城河了。。 |
37
Donduck 14 小时 47 分钟前
@kuanat #7 Windows 怎么可能和 Linux 差不多,Linux 至今都没有 Windows 早在 1709 就有的进程/线程 QoS 控制
|
38
Donduck 14 小时 34 分钟前
|
![]() |
39
kuanat 13 小时 23 分钟前
@Donduck #37
为什么 Linux 要有 Windows 的 QoS 控制,这个逻辑不合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我猜你想说的是 Linux 没有类似 Windows QoS 的机制?在我看来,Windows 和 Linux 还真就差不多。 我在 https://v2ex.com/t/1129403 这个帖子里解释得比较清楚了,(自动,非指定 affinity )异构调度是个加权调度,依赖四个方面的参数: 1. soc 向系统汇报自身拓扑、容量以及频率温度等等运行时信息 2. 任务本身的特性定义,这个定义可以是历史数据统计而来,也可以手动指定 3. 用户意图 4. 调度器加权算法 调度行为的数学本质是将 1/2/3 作为参数,通过 4 的算法转化为特定的加权数值。 目前 1 是 soc 厂家提供的,仅取决于硬件平台。 加权算法方面,对于 Linux 来说有代码可以参考,对于 Windows 来说是个黑盒。尽管 Linux 的实现依旧 naive ,但我不认为 Windows 能比 Linux 好到哪里去。这是个约束优化的问题,可能不存在求解全局最优的多项式算法。 对于 2 来说,据我所知 Windows 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为某个进程设定“效率模式”来影响对于 P/E 核心的偏好。我对 Windows 了解不深,说错见谅。Linux 对应的实现叫 uclamp ,使用标准 cgroup 机制来手动定义任务特性。 对于 3 来说,Windows 应该是基于电源计划,现在(基于 hwp 的 governor )应该叫 power mode overlay 了。Linux 对应的入口是 tuned (过去是 power profile )。两者思路上基本一致。 Windows QoS 或者 Linux 的相关机制,本身只是额外的加权信息,至于它叫什么名字,如何与系统其他部分集成对接,是取决于系统原有框架的。 自动异构调度的未来,以当下的眼光来看就是两条路,要么手动标定所有的任务,要么拉长时间获得足够好的历史参考数据来自动标定任务。调度算法反倒不是很重要(我个人甚至认为 naive 的算法就很好了),毕竟只是个加权,底层逻辑还是公平。 换句话说,只要不用强制 affinity 的手动方式,目前所有依赖动态信息自动做异构调度的效果都差不多,不可能存在质的差异。顶多是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
![]() |
40
Int100 12 小时 3 分钟前
如果有的选,不要碰大小核,折腾自己。
选择全大核心,无论是 [游戏] 还是 [生产力] 都受益。 |
41
Donduck 11 小时 33 分钟前
@kuanat #39 QoS 不止是哪些线程运行在哪些核心上,还有线程在单个核心上得到多高的性能,Windows 的 QoS 可以让运行特定线程的核心使用和默认情况不一样的 EPP 和频率设置,就和路由器可以设置不同连接的速度一样
|
![]() |
42
msg7086 11 小时 9 分钟前
@wxf666 #35
AMD 这单核我感觉挺难再涨了,多核的话 8 核日常用足够了,用户没有足够的需求了。果子其实也差不多,M4 确实牛逼但 M2 也足够日用了吧。AMD 现在就是不降价但是出低端货,就我上面说的 7435 ,大量铺货到低端上。海外满地的 7435+4060 的 ASUS TUF ,辣眼睛。 你别说,就算这样,AMD 的股票都在狂跌呢。他要售价再跌跌,挤掉点利润…… 能效比就算了,AMD 何德何能去和果子比能效。早点把 CAMM 搞搞好倒是真的,强制集成内存太 sb 了。 |
44
datocp 10 小时 45 分钟前 via Android
今年买了 4 本 3000 价位的 thinkpad e16 amd gen1 够多。
1 台 thinkbook ultra7 被同事反应,休眠程序就卡顿,可能就是大小核问题,早些年一台 e15 是 bios 有个什么选项,怎么改电能管理,cpu 控制都没用,cpu 一降频软件就崩溃。 |
![]() |
45
Alwaysonline 10 小时 26 分钟前
|
![]() |
46
Eytoyes 9 小时 0 分钟前 ![]() |
47
kzfile 8 小时 49 分钟前
14650hx ,遇到过多线程任务开大核+小核比开纯大核还慢的情况,可能是特定任务需要同步,大核在等小核?
|
![]() |
48
icyalala 8 小时 41 分钟前
@Donduck 首先苹果在 iOS 的 GCD 时代就引入 QOS 了,目前几乎所有 App 都在用的这一套。Windows 到 Win10 才搞,而且大部分 App 都为了兼容性还是优先级/group/affinify 老一套。
其次苹果把线程手动设置 affinity 的 API 给禁用了,App 不能自己乱搞,让系统统一管理。 你搞这种东西,要不然让系统管理,要不然全交给用户去配置,搞个半吊地只会让所有人抱怨。 |
49
danaesoziommw49 8 小时 37 分钟前
我的 Ultra 7 155H 感觉核显有问题,chrome 打开很多网页,经常花屏
|
![]() |
50
winglight2016 8 小时 26 分钟前
ultra 性价比太低,我以为大多数人都不会买。如果是我,会选 14 代 Intel 。
|
![]() |
51
312ybj 8 小时 22 分钟前
用过两代 thinkbook x, ( ultra 9 185H 285H ),性能感觉真一般,离电就死翘翘,卡得不能用。 相比 amd AI 9 HX 370 ,人家烫归烫(比 ultra9 烫),真的干活啊,离电也吭哧吭哧干。
|
52
pWHx3x96 8 小时 17 分钟前
国内最新一代 amd/intel 轻薄本的售价总让人觉得 m4 的 macbook air 都比它们有性价比
|
![]() |
53
HankAviator 8 小时 13 分钟前
光标问题应该关这个设置,不需要动注册表
系统-屏幕-颜色管理-自动管理应用的颜色-关闭 |
54
V3geD4g 8 小时 8 分钟前
正在用 185h ,感觉调度一般,建议还是不要大小核
|
55
xgdgsc 8 小时 8 分钟前 via Android
怕就买高通全大核
|
![]() |
56
lingeo 8 小时 6 分钟前
我盯上了 Think Pad 的 u7 255 ,不知道核显性能和续航怎么样,想买来出差用,看上了他轻薄,回酒店又想打点游戏。
|
57
gxt92 8 小时 4 分钟前
在用 Ultra 9 185H ,调度稀烂只能用 Lasso 优化下。16 核里两个 LPE 核就是电阻丝
|
![]() |
58
ShadowPower 7 小时 54 分钟前
@EVANGELIONAir 苹果用 E 大家觉得省电,所以好,Intel 用 E 核不省电,就嫌性能差了
|
![]() |
59
ZENGQH 6 小时 44 分钟前
|
60
fredhwang 6 小时 29 分钟前
@danaesoziommw49 前几天还查询这个配置的,结果发现还限制功率在 28W ,就失去兴趣了
|
61
Greendays 6 小时 26 分钟前
办公用的 12700K ,感觉调度没啥大问题。系统锁 Win11 23H2
|
![]() |
62
Rumble66 6 小时 19 分钟前
@justplaymore #32 136k 完美运行 2 年了, 优先大核, 其次小核, 最后超线程
|
63
xiaomushen 5 小时 57 分钟前
@312ybj 你这个情况,和 OEM 厂商的调教有关。
285H 的 P 和 E ,都很强的 |
64
xiaomushen 5 小时 56 分钟前
@gxt92 你应该体验一下 LNL ,4 个 LPE 就是笑话。负载稍微一高,LNL 就变成了 4 核 4 线程处理器了( 4 个 P )
|
65
xiaomushen 5 小时 53 分钟前
@admirez 258V ,稍微加些负载,就等同于 4 核 4 线程。另外 4 个 LPE ,别指望
|
66
tyqing 4 小时 23 分钟前
在用 Ultra 7 155H ,笔记本是:redmi book pro 16 2024
日常工作编程性能很强 缺点很明显:电池续航只有 2 小时多一点点。 离电使用场景:100%亮度不降,电池计划:高性能,改了配置:使用电池时 66-100 的 cpu 状态,。 我重装了系统,跟网上宣传的续航完全不符,比 6800H 差一个多小时,非常离谱的续航。 目前对 win 本续航非常失望,手机厂商的续航优化不咋地,如果不修改默认配置的话,离电有时候能卡哭几秒钟。 |
67
wxf666 3 小时 47 分钟前
@msg7086 #42
日常 8 核够用的话,那就该拼:单核性能、多核能效、待机 / 低负载时功耗控制了。。 这样 AMD 改进方向还有很多了,即使是 7840HS 应该也就《单核性能、28W TDP 时能效比》两项刚能打赢 🍎 M1 的水平。。(数据见下) 真用起来,多核性能还是不够。像前几天展示给你的那样,x265 veryslow 压视频,视觉无损减少 75 ~ 80% 体积,🍎 M1 压一年也才处理 5TB 。。 --- 我有个 6900HX 小主机,Ubuntu 25.04 待机整机稳定 7W 。Win11 待机时至少 8 ~ 9W ,且经常跳动十几甚至几十 W ,很不安分。。 Ubuntu 上用 clang 20 编译 svt-av1-psy 3.02 ( gcc 编译性能慢 10%),再转码同一视频,来对比 🍎 M1: - 15W TDP 时多耗电 32% - 28W TDP 时多耗电 15% - 35W TDP 时多耗电 24% - 45W TDP 时多耗电 42% - 54W TDP 时多耗电 60% 对比 r23 功耗曲线,同功耗 6900HX 应该比 7840HS 差 20% 性能。所以 7840HS 能效比最高时也只比 🍎 M1 省电 5% 这样。。 还以为 x86 复杂指令集,能在视频编码这种复杂任务里拉开点优势呢。。 再不努力,等 🍎 逐渐完善 arm 应用游戏生态( M4 1650 级别 GPU 水平也不错了),高通发哥也能分杯羹,消费端 x86 就真要没落了。。 |
70
xiaomushen 1 小时 7 分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