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建 NAS 服务的,主板 CPU 平台选择

2021-08-06 04:48:37 +08:00
 LeeReamond

前情提要→

之前发帖问家用 NAS 方案,根据楼下各位老哥回复,总结出来若干点

       A.路由上插大容量硬盘,最土的办法,但有时候土反而很实用
       B.山寨设备+黑群晖,可能有未知坑
       C.自建普通 x86 的 PC,各方面比较均衡
       D.群辉,钱到位的话,解决方案也挺完善的

看了各位的回复后我目前比较倾向于 C 方案,C 方案的优点是各方面均衡一些,扩展性比较好,基本上想接几块硬盘都能接得上,而且 windows 的软件设置也可以满足大多数对硬盘保护的需求,比如无读写时断电保护硬盘寿命,比如 raid,比如 ups 检测到市电中断时自动关机等等,如果有跟我一样单纯需要一个大容量存储服务,不需要其他任何骚操作的朋友欢迎使用同样的方案。。。

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型号选择的问题,既然没有 arm 板,那就要解决家用 PC 高噪音+高耗电的问题。考虑到噪音最大的硬盘大多数时候处于断电状态,可以认为是静音的,剩下的只需要选一个静音电源,加上性能够用,功耗较低的板 U 平台。

不知道 v2 有没有老哥有合适的具体型号推荐,我的想法是这样:

1 、考虑到要塞很多硬盘,类似群辉那种紧凑型机箱的方式不太现实,应该是 atx 或者 matx 大板
2 、理论上需要 7*24 开机,单纯做传输工作的话不需要多大的内存,但我觉得最好是有 ecc 功能
3 、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性能,希望热量能尽可能低。不太清楚 x86 上有没有低到能够被动散热的设备....如果没有的话那应该就是省点一些就可以了,因为无论如何需要一台低转速风扇不间断地吹,所以热不热基本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4 、主板的 sata 口尽量多一些,考虑到存储的盘不一定要买最大容量的,可能出于综合考量购买 6-16T 中间任何容量的盘,一般主板有 6 个以上的 sata 口,如果买 6T 的话就是至少 36T 容量,最多 96T,我感觉如果有更多 sata 口的话会自由一些。

====================

最后问个题外话,关于 raid,我之前一直以为 windows 中设置好 raid1 或者 raid5 以后,如果出现错误 windows 会自动帮忙完成纠错过程,使用体验上是完全无感知的。不过上个帖子中有老哥暗示 raid5 配置很麻烦,看起来似乎当文件出现错误后还要手动提取 raid 数据进行恢复?

有没有老哥能讲一下 win 的 raid 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以前开 raid 的电脑也确实没出现啥崩坏的情况,只是单纯开了就感觉受到保护了而已。。

2018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NAS
105 条回复
o00O00o
2021-08-07 19:49:59 +08:00
@juzisang 兄弟,你机箱什么时候买的?我今天看要 800 多
juzisang
2021-08-07 19:53:19 +08:00
@o00O00o #81 3 月,前 500 预售,等了 5 个多月了(
whitegerry
2021-08-07 20:23:43 +08:00
@lei2j tinc/nebula, 手机上小火箭也很方便的。
KKLeon
2021-08-07 23:45:00 +08:00
@minami #73 刚又回去刷了一下新的回复,这次给我看笑了😂
ryd994
2021-08-08 00:10:33 +08:00
笔记本虽然省电,但是有几个问题:
1. IO 能力很弱,PCIE 槽没几条
2. 装不进机箱。你想用满 PCIE 槽的话你还得开后盖
3. 没有 ECC
4. 没有远程管理

如果笔记本就能解决的,那树莓派或者路由器自带的也差不多可以了

笔记本的 CPU 的规格 intel 官网都有,你自己看看有哪个笔记本 CPU 有 ECC 的?
Zinzin
2021-08-08 00:22:47 +08:00
我是树莓派外接铁威马的五盘位硬盘柜,做为 nas 服务。铁威马的硬盘柜支持 1,2 两个盘位的 raid1
另外有一台 nuc8i5 跑一些轻量服务,同时还有一块 2.5 寸盘,自动备份 raid1 中的数据
pydiff
2021-08-08 11:32:38 +08:00
我现在就是做了 raid5,raid5 挂没经历过,但是在挂硬盘后你换新硬盘上去它 rebuild 的过程真的很耗时,我 3 个 4t,里面的数据就 3t 多,居然要 8 天,而且在这期间,nas 的读写性能极差,硬盘占用率都是 100%的,你就可以想想如果更大容量的硬盘要多久了
pydiff
2021-08-08 11:36:00 +08:00
另外就是 nas 的 cpu 不不需要多强的,除非你要在上面跑多个 docker,非常不赞成用笔记本,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笔记本一般都没有来电开机这个功能,如果停电来电了也不能自己开机,而且笔记本的扩展性太差了,你要是只是想玩玩可以,如果想长期用的话还是不要这么搞,用得不开心事小,数据丢了就很烦了
LeeReamond
2021-08-08 19:55:02 +08:00
@Zinzin 似乎是一种低成本方案 ,电路怎么解决的?树莓派可带不动这么大的电
geniussoft
2021-08-08 22:10:10 +08:00
@pydiff 那不是 raid5 的锅,你可以分析一下,可能是硬盘的锅。
我测过单盘 10T 的阵列,修复就十几个小时。
davidyin
2021-08-09 04:58:12 +08:00
买了 u-nas 的机箱,还挺好用的。
ryd994
2021-08-09 05:18:57 +08:00
@pydiff 你这绝对是买到 smr 盘了
而且普通 raid 重建不知道你已用容量多少
只有高级的 raid 卡才支持 trim,或者 zfs 这样的文件系统才区分已用容量
pydiff
2021-08-09 09:37:04 +08:00
@ryd994 不是 smr 的,就是 pmr,我也想不明白怎么就那么久
alyssa0326rr
2021-08-09 12:25:00 +08:00
"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性能,希望热量能尽可能低。不太清楚 x86 上有没有低到能够被动散热的设备....如果没有的话那应该就是省点一些就可以了,因为无论如何需要一台低转速风扇不间断地吹,所以热不热基本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这一点是妄想, 硬盘工作的发热超乎想象, 是必须要散热的, 除非你用笔记本硬盘, 但是那太影响性能和寿命,还贵.
即使没有长时间使用的需要, 也有硬盘校验的长时间工作(6T 的盘扫一轮要 8 到 10 个小时), 无风扇的话 10 分钟到 45 度,一小时破 50 度.

既然机箱有了风扇了, 弄好风道, 那么低功耗 CPU 加一个静音风扇其实完全够了.

"主板的 sata 口尽量多一些,考虑到存储的盘不一定要买最大容量的,可能出于综合考量购买 6-16T 中间任何容量的盘,一般主板有 6 个以上的 sata 口,如果买 6T 的话就是至少 36T 容量,最多 96T,我感觉如果有更多 sata 口的话会自由一些。"
ATX 的话, 6 个 SATA 是标配,不用担心. 并且 PCIe 插槽足够多, 虽然最近 SATA 卡炒得虚高,但将来会回落的.
kxuanobj
2021-08-09 14:22:19 +08:00
@jousca RAID1 如果有个盘坏掉了,重建的时候不需要重新扫描另一个盘吗?我理解双盘的 RAID1 和三盘的 RAID5 风险是相同的才对。
jousca
2021-08-09 19:47:28 +08:00
@kxuanobj RAID1 是纯复制,其中一个盘崩溃之后,另外 1 个盘上是完整的数据。单盘可以运行。即使双盘同时崩溃,送去做数据恢复只需要恢复其中任意一个硬盘即可挽救全部数据。

RAID5 是条带镜像,最少 3 个硬盘,每个盘上只有三分之二的数据+三分之一的校验信息。也就是说你得到的数据是它根据校验数据“推算”的。崩掉 1 个盘之后,那么一旦剩下 2 个盘上的校验数据哪怕出了一丁点错,3 个盘的数据全部报废。因为“推算”不出来了。送去做数据恢复,必须三盘完全恢复。或者最少两盘完全恢复,而且你还要祈祷它不是在“重建”中出的错。因为重建时候失败,就代表全阵列数据都是错的,即使送去恢复,恢复得到的也是错误数据。
jousca
2021-08-09 19:52:43 +08:00
@kxuanobj 我的服务器就崩过一次。4 盘 RAID5,没有热备盘。其中 1 盘故障后,插入新盘,重建过程中又崩掉了 1 个。然后全阵列崩溃。数据恢复公司 4 盘开盘恢复,报价 5 万。但是由于是重建中崩溃,校验数据受损,恢复得到的数据是错的。比如你看到目录全对,文件名全对,但是打开文件内容却是坏的。所以数据恢复公司这 5 万块钱 1 毛都没赚到。
byte10
2021-08-12 15:49:19 +08:00
@Zinzin 挺好的,我觉得这样也有数据安全,我的是三星 S9+, 内存 6G+64G, 外接硬盘,安卓跑 linux deploy 。但是电脑通过 wifi5g smb 协议 访问外接的固态硬盘读写最多到 30+mb,访问手机的内存可到 70+MB (跑满了 5G 网速)。手机拷贝文件到固态硬盘也不快,usbhub 确保是 3.0 的,因为电脑接入就很快。
@LeeReamond 硬盘盒带电源的,还有一种方案,三星 S8,S9+,咸鱼 300-400,性能吊打树莓派,外接硬盘就好了。有电池不会挂。
@jousca 重要的数据 还是冷备份到 云盘安全点。
Zinzin
2021-08-13 04:23:54 +08:00
@LeeReamond 铁威马的硬盘柜有独立电源
190118aaa
2021-08-17 14:58:53 +08:00
用的 ATX 机箱 静音大师 15 个盘位 哈哈哈 而且 2 个风扇对着硬盘吹 散热也不担心了 不算硬盘的成本呢是 1600 Z390 太极+G5500T +4G*4 +振华的 450W + SATA 拓展卡 上周 120 收了矿场主的两个拆分卡 带 PLX 芯片的 现在 机子能挂 7 个固态 M2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79396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