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996 无忧险貌似被喷到下架了?作为一个已经在保险行业学习了几个月的前程序员,有保险问题欢迎提问

2019-11-05 17:17:36 +08:00
 lemonmelon

看到平安的 996 奋斗险被大家狂喷,作为一个前码农也略感心酸,大家如果有保险的问题可以来问我,比如费率、保障情况、核保理赔等等,我会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知识来解答的。我自己觉得水平还不算太专业吧,所以不会给你们推销产品,不过如果你觉得我水平还可以也可以找我买的哈哈哈~

说一下我自己吧,15 年毕业之后在一家加班(给加班费)的公司码了 2 年多代码,体检扫到了 3 个结节,加上家里有点事就休息了半年。18 年又找了家不加班的公司划水了一年多,公司眼看要黄,为了不至于走上讨薪之路就先辞为敬了。到市面上看看要加班的公司太多了,刚好之前在纠结买什么重疾险,干脆就去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学习了。

我猜这里的同学大部分会去知乎了解一些保险知识,我也是从知乎开始关注保险类产品的,第一篇保险文章看的是葛巾的(暴露年龄了 /(ㄒoㄒ)/~~),欢迎大家来交流

1237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93 条回复
awsx
2019-11-06 01:35:34 +08:00
@dianxin 分开来自己返现是什么意思?
www12222
2019-11-06 08:48:34 +08:00
我觉得各位还是建议到大的金融国企上班写代码,也许钱少一点但是有额外的医疗保险还管饭,加班虽然也有,上线时候比较多,生病请假也方便
zongren
2019-11-06 08:56:49 +08:00
买保险需要本人同意吗。。
比如这个 996,老板买了,你也不知道,让你加班到死,然后领取保险金,美滋滋?
xiaoyukid
2019-11-06 08:57:03 +08:00
所以 po 主现在在卖保险?
98jiang
2019-11-06 09:24:40 +08:00
@zongren 那是必须的,不然会有很多问题啊
lemonmelon
2019-11-06 09:38:37 +08:00
@yahon 您说的一年一交的应该是指短期医疗险,缴费 20 年,30 年一般是重疾险。这两个险种各有侧重。

医疗险一般是费用赔付型的,也就是看病花了多少赔多少(但可能是有免赔额度的)。重疾险一般是给付型的,也就是只要确诊了条款中定义的重大疾病就以保险额度为限赔一笔钱,不需要医疗发票,这些钱可以自由支配。医疗险保险相对较低,重疾险相对就比较贵了,需要买什么那就看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了。

商业医疗险疾病保障范围相对较广,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终身保证续保的产品,大家狂喷的平安推的医疗险有一款 6 年保证续保的,算是保证续保时限比较长的,好医保长期医疗我映像中是 5 年保证续保,目前承保公司应该是中国人保。所以如何选择一款医疗险不能仅仅只看费率,续保稳定性也应该作为一个考量因素,毕竟万一身体出现了状况而买的产品又停售了后续可能就过不了医疗险的核保了。这个话题说来话长,先说这些吧。

重疾险是限定重大疾病种类的,不同的产品可能范围也不同,但实际上保监会规定必须保障嗯 6 种重疾已经占重疾险理赔的 90%以上了。市面上大部分产品还是比较同质化的,不过产品形态趋于复杂,比如轻症中症的部分赔付以及保费豁免,特定疾病的附加投保等等。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家族病史去做选择。

健康险建议大家不要考虑返还型的,也就是尽量选择消费型的购买。因为返还型健康险一般风险保费是比较低的,保险公司会拿其中一部分去做红利投资,相应地同样的保费返还型保险的风险保额就会低于消费型保险。其实可以借鉴一下写代码时候解耦的思想,根据自己想要保障的各种风险去选择保险产品,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利益最大化”,保障型产品关注保障功能,养老型产品关注内部收益率和现金流,理财型产品就不一定要选保险了对不对?总而言之,单独一份保险没办法提供全面的保障,大家需要针对自己的状况去配置。
dianxin
2019-11-06 09:47:35 +08:00
@awsx 深蓝保 小帮规划 那些所谓第三方中立的科普号 都是靠这这个赚钱 重疾可以做到返现 第一年保费的百分之五十 活动的时候六七十也有 可以自己下个 i 云保 这种和电商导购一样 返利提成 这个可以自己拿在手里
x86
2019-11-06 09:48:37 +08:00
17 年被平安惹到过,现在我亲戚推广平台我都直接骂她的
lemonmelon
2019-11-06 09:49:36 +08:00
@lc7029 “人寿和平安都是,意外伤害险骑摩托车不赔,境外发生意外不赔,重大疾病险境外不赔”

据我所知,大部分境内综合意外险也对高危运动免责的,如果想要保障骑摩托车和境外意外,可以选择专门的旅行意外 /境外意外产品,期限灵活,费用也不算高。

重大疾病境外不赔是指境外就医费用不赔还是生活在国外得了重疾不能赔付?第一种情况如果是指重疾境外就医,那要看你买的是什么医疗险,涵盖境外就医保障责任的高端医疗保险一般比较昂贵,而互联网上的“百万医疗”条款中本来就不保障境外。第二种情况的话,我记得有些产品对被保险人的国籍、在国内居住时间是有要求的,大部分情况下保险公司拒赔都是有条款依据的。所以我再三建议大家买保险看条款!!!看条款!!!看条款!!!
lemonmelon
2019-11-06 10:02:13 +08:00
@Raidal @aapon 其实买健康险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看合同!!!不管是健康告知还是合同条款,都请仔细阅读。我知道看懂健康险条款不仅需要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医学知识也有一定要求,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偷懒的理由。买保险是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去订立一份法律契约,您能够得到什么保障(权利),您必须如实告知哪些事项(义务)等等情况作为买方都应该了解清楚。如果说实在不愿意投入太多时间,可以去找靠谱的经纪人也好,代理人也好,让他们解释给你听。

至于买好医保要注意什么,目前来说就是它的健康告知收紧了,请仔细核对有没有健康告知事项中提到的问题,有的话请如实告知,实在不确定的也建议告知,能不能承保让保险公司来做决定。如果之前的告知事项有遗漏或者错误,及时地做补充告知。另外一个注意点:如果身体有一些小问题,担心会不会被拒保,建议找经纪渠道,让他们给你多家同时投保,这样可以提高被承保的概率。
aapon
2019-11-06 10:20:08 +08:00
@lemonmelon 嗯,谢谢,我花了一百块,专门找了保险的咨询服务(他们自己不卖保险,只提供服务),给我推荐的套餐。一些基本概念我都了解了。肯定没有那些专门搞这个的精通,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所以购买了他们的咨询服务。
lemonmelon
2019-11-06 10:54:59 +08:00
@awsx “分开来自己返现是什么意思?”
我猜他说的应该是自己去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去购买保险,然后自己拿佣金。

他说的分开投保我觉得有道理的,前面我也提到过,分开投保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理赔风险。至于自己拿佣金,可能就是保险销售行业说的飞单。有一些平台是对外部的保险经纪人 /代理人开放的,但是据我所知如果没有保险执业资格,这些平台也没办法出单的。

如果实在想把这部分佣金赚回来,我建议找个保险经纪公司或者销售培训比较正规的保险公司,一是拿到执业资格,二是系统学习一下,毕竟自己投保的话如果后续出现合同纠纷总没办法说是销售人员误导~~
我一开始也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直接去行业深入了解一下保险....一不小心投入过多,另外也觉得国内的保险市场是有潜力的,所以决定在这行做下去了。所以没错,我现在是卖保险的哈哈哈 @xiaoyukid
如果有朋友就是不想让别人赚这份钱,也欢迎找我带你入行(*^_^*)

再随便聊几句我对保险行业佣金的看法。佣金是保险公司支付给保险销售人员的酬劳,这个无可厚非,卖保险的也不能靠喝风活着嘛。
可能有朋友觉得佣金提高了保险的售价,我觉得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除了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预定费率等因素,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销售渠道等等也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比如好医保之类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几乎贴着成本价卖的,因为互联网卖保险没有一对一的服务,所以主打价格策略也不难理解。不过好医保最近涨价了~
再谈几句佣金制度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从业人员通过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来销售产品拿到佣金,一般也能维持比较不错的后续客户资源,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提升还是整个行业的人员留存率都很有帮助;如果是做人情单,但是没有专业和服务,那我觉得客户资源迟早是要枯竭的;这样也能起到一点从业人员筛选的作用。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lvA
2019-11-06 11:01:35 +08:00
楼主说的还是挺中肯的。
lemonmelon
2019-11-06 11:12:20 +08:00
@www12222 你提到大企业的额外医疗保险一般是作为员工福利由公司统一购买的团体门急诊 /意外医疗保险,可能有些企业也会配置一些年金产品。公司的团体补充医疗一般核保会比个人购买宽松,所以身体有异常的朋友加入团体医疗计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离职的话最好提前考虑一下医疗险的接续问题。

金融行业写代码貌似也是给加班费的?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zongren
保险法第十二条: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
(一)本人;
(二)配偶、子女、父母;
(三)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
(四)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
利益。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根据保险法,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有资格给员工购买人身保险的,但是疾病、伤残的保险金受益人肯定是被保险人本人,身故保险金也不可能是用人单位的,一般来说没有指定的话身故保险金就是法定受益人,这个和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应该是一致的。
我也见过一些年金产品不具有保险利益也可以投保,需要签订一个知情同意书,当然了年金产品其实更接近储蓄产品,本来就没什么风险保额,相对的道德风险就比较低。其他人身险产品暂时没见过这种情况。
hticy
2019-11-06 11:21:09 +08:00
楼主现在做经纪人吗?传统寿险公司转行运营飘过~~获客是个大问题,这行没什么积累还真不太好生存,另外,想有大发展,就得发展团队😁祝愿楼主越做越好,改变国内保险乱象
lemonmelon
2019-11-06 11:37:53 +08:00
@hticy 我觉得在经纪公司还是好做一些的,传统寿险公司的产品大多性价比不行,单一公司的产品选择面也不够。如果平台代理产品线比较广,那其实对客户对经纪人都是有助益的。销售行业的初期是非常考验人的,一是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二是销售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好在短时间内我没有什么经济问题,二来首次发帖已经有 20 多个收藏了,说明大家对我的观点还是有一定程度认可的,所以我会尽量在这一行走远一点,感谢大家捧场~

至于获客和发展团队,作为半个互联网从业者,网络平台当然是首选,人情单本来就不是长久发展之路。我个人认为个人精力已经无法满足客户数量的时候再着重考虑,目前来说还是希望亲历亲为。

我觉得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保险乱象会逐渐改善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保险意识的完善,都是保险行业良性发展的有利因素。
arthas2234
2019-11-06 11:43:26 +08:00
现在国内保险乌烟瘴气的,名声都搞臭了。。10 年前还听过有人买保险,现在周围的人一讨论保险,都觉得是在骗钱
soulzz
2019-11-06 11:49:29 +08:00
楼主怎么看相互宝?我准备只买重疾险以及相互宝,顺便给爸妈也买上
lemonmelon
2019-11-06 12:29:57 +08:00
@arthas2234 这个问题我在#35 稍微分析了一下,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哦。至于你说的保险骗钱,我觉得还是要理性认识保险吧。我妈在我小学时候给我买的教育金年金保险,现在是稳定的 7、8 个点的年化利率,现在来看也不觉得是骗钱的产品了吧?但我妈妈前几年买了某洋的重疾险,3 万保费,5 万保额是不是又很坑呢?

买保险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保障的是什么风险,针对风险配置产品。拿保险当理财产品买那肯定满意度很低了,这方面银保渠道有很大的责任,很多银行渠道卖分红保险的时候直接告诉客户是理财产品,按照最高档的利率去宣传,结果 2018 年度整个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都不好,消费者肯定觉得保险公司骗钱啊~

@soulzz 保险法第三章对保险公司的形式作了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等形式。”可以说这就是法定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但是附则中也给相互保险这种形式留了一定空间:“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依法设立的保险组织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适用本法。”

相互保险公司是由所有参加保险的人自己设立的保险法人组织,经营目的是为各保单持有人提供低成本的保险产品,而不是追逐利润。实质上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非营利性的保险组织形式,经营细节我不太了解,如果你想买这个产品,建议除了普通保险的保险条款之外,再查一查它的风险控制、退出机制,这些策略会不会导致后续费用的分摊涨幅过大。

老年人其实我个人不是特别建议配置重疾险,一是老年人购买重疾险的费率是比较高的,杠杆率不太理想;二是老年人一般体况会比较多,很可能还有加费的情况。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如果目前身体状况还能承保,又很担心后面的重疾风险,可以根据你的预算配置一些。这里再提一句一般原则是家庭主要收入者优先配置哈。

再提一句,我没看过相互宝的具体条款,不清楚是不是保障范围类似百万医疗。其实还是建议配置一款医疗险的,现行的重疾定义还是 2007 年的版本,有一些已经跟不上医学的发展了。之前看到过一个网友发帖说她男朋友吸入性肺炎引发心衰(大意是这个,具体病名可能有出入的),ICU 进了好几次,花了 100 多万,结果医疗险赔了 70 多万,重疾险一分不赔,因为即便病情很严重,但是仍然不符合重疾定义。
lemonmelon
2019-11-06 13:43:18 +08:00
@aapon “嗯,谢谢,我花了一百块,专门找了保险的咨询服务(他们自己不卖保险,只提供服务),给我推荐的套餐。一些基本概念我都了解了。肯定没有那些专门搞这个的精通,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所以购买了他们的咨询服务。”

这部分我有个疑问,你说他们不卖保险,单纯一单挣 100 块咨询费我觉得维持生活都有问题啊。给你的套餐是链接形式吗?如果是这种形式那他们还是挣佣金的。我猜这种有可能是自媒体的玩法,自媒体的优势是粉丝基础,一般他们会找有互联网保险销售拍照的公司合作,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一个通道(因为牌照还是有一定门槛的,自媒体一般也没有这么大的资本力量)。这其实也是自媒体粉丝变现的一种手段吧。

但是我个人对这种方式没有太多成见哈,只要他们提供的服务相对专业,即便合规性上可能有一点问题,但是反过来说也是为保险科普做了贡献的。还可以倒逼传统渠道的保险销售人员学习进步哈哈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61657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