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经历让我对 Uber 粉转黑, Uber 你好, Uber 再见!

2016-01-29 15:24:44 +08:00
 amery2010

昨天( 1 月 28 号)晚上,因为看完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加长版,导致错过了最晚的地铁班次。

当时想到第二天还要上班,于是习惯性地打开了 Uber ,用 1.4 倍的加价叫了车。从静安区的常熟路到我家距离不算特别远, Uber 上 1.4 倍的估价 50 几块钱也还能接受,当时想着多花点钱早点赶回家也还值得,毕竟快 11 点半多了。

等了 10 多分钟后,司机姗姗来迟。

司机对路程不熟,用了导航软件,看这老司机,左右搬弄了好一会的导航软件,最后问我要怎么走,我跟他说,开到沪太路(距当时地点也就 2 公里不到),再到沪太路纬地路左拐就到。他只说了一句好远...
因为手机已经几乎没电了,所以上车后就关机了。一路上看着老司机带我上高架带我转...

现在时白天行驶车辆较多,所以红绿灯路口等待会花掉不少时间,但昨天是凌晨,车上根本就没多少车!
抛开时间不说,这个距离不算远吧,只是 14 到 18.8 公里,最多算是个中长途距离。

好了,我希望让朋友们看下我昨晚的经历:

期间我已经觉察到不太对劲,但想着高架上根本没法下车,(万一司机一生气,把我丢在高架上,那我今天估计能上报纸头条了。)而且手机也没电了,不太可能再叫一次车了,所以一路上默默看着老司机带我转了个大宝山!

原来 30 多分钟的路程,硬是开了一个小时,远了一倍的路程...我也是无语了

最让我生气的是不是老司机不熟悉路,或是故意带我绕原路为了多赚点补贴。最让我生气的是,我昨天半夜在 Uber 上投诉服务,到目前都木有回应!!!

Uber 的司机端扣费制度让我不用每次下车都结算,这是我一直坚持用 Uber 的原因(至少叫了几十次车了吧)。但这种被司机主导的制度,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投诉处理机制,怎么能保证用户的利益?我身边的几个朋友之前陆续地注销了 Uber 的账号,如果这次的事件没给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案,我想我只能...

Uber 你好, Uber 再见!

134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Uber
149 条回复
BillionWang
2016-01-30 16:57:24 +08:00
也在上海。
也有投诉过几次。绕路的,或者该给的优惠没给。
都给我返回钱了。
一般都是发邮件告诉我处理结果的。
我是在 APP 里反馈的。
amery2010
2016-01-30 17:43:46 +08:00
@SNOOPY963 我是 iphone ,车上只有 mini usb 的口...不然我也不会关机了
SNOOPY963
2016-01-30 21:24:15 +08:00
@amery2010 出门充电头不带线还是备一条吧。。
pljhonglu
2016-01-30 21:59:57 +08:00
@amery2010 我也不知道怎么指定司机。。。
iyuyue
2016-01-30 23:03:25 +08:0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10029

负责回复的大多是没经验的实习生,再加上量大,就只好套模版了吧。。。
bibizhang
2016-01-31 00:32:10 +08:00
今天投诉司机绕路,司机居然给我用短信轰炸机。反正以前出租车投诉都是司机师傅把绕路的钱送回来。
bibizhang
2016-01-31 00:43:10 +08:00
刚看了一眼手机屏蔽清单,还在继续。感觉好可怕
likexian
2016-01-31 01:03:16 +08:00
uber 最近降价,然后还不给司机补贴了,导致司机闹事。加上近年了,很多干脆不干或者回老家过年去了。最近 uber 难打的 1B ,经常看到:无车辆可用。今天出去打了半小时也没打着 uber 。

滴滴的出租车有个神奇的调度费,经常是调度费十几二十块, TMD 比车费还要多,想钱想疯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不加调度费根本打不到出租车,现在是不加调度费直接不让你叫车,使劲作死。

滴滴的专车高峰期动不动就是 2.2 倍, 2.5 倍,没钱都不敢打车了。

反正,就没一个好鸟。
keepcleargas
2016-01-31 15:18:51 +08:00
uber 现在基本叫不到车了,滴滴 还有点人...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25425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