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家长也别怪老师,都是你们自己作的。

2014-12-16 17:01:44 +08:00
 Mac
同事在孩子学校任家长校委会成员。孩子才1年级,家长们成天刁难老师,不满意老师给孩子听写,不满意老师布置孩子抄写课文,因为这帮家长的孩子在学前就已经学了许多颇为“高大上”的东西。结果班主任妥协,召集家长们来商定教育内容,从辅导课开始。我同事电脑盲,偏偏还揽下了PPT的工作,结果扔给我了,不帮又不好意思。越做越觉得这帮家长作的要死,和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辅导课谈连我都觉得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马上冬至又要做PPT,网上找了点图,配上了许多又玄又飘的文字,我靠,这帮家长在学校就是去显摆自己的,孩子就是他们自己的ID,就类似网游里一群穿着顶级装备在新手村卖脸的2B似得。

吐槽完毕。
850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89 条回复
chenhui7373
2014-12-16 22:09:11 +08:00
教他们Skechpad好玩
hljjhb
2014-12-16 22:26:00 +08:00
@DeutschXP 此帖最有价值的评论 +1
wzzyj8
2014-12-16 22:49:41 +08:00
@sampeng
国外去图书馆学习知识的人。。目前为止尚未见过。。大家都是人,年轻人都是爱玩的,国外lecture不点到,有的时候甚至seminar/Tutorial都不点到,一般一学期有6个module算多了,少的人一学期甚至只有2个module要修,每节课一周最多就2小时,一周加起来也就20几小时的课,来不来上课纯粹看professor个人魅力,于是爱玩的人一学期都不出现非常正常,美式教育怎么样不知道,英式教育非常应试,甚至比国内还应试,纯粹的就是看考试成绩,稍微想给你点表达观点空间的professor会给你机会写点essay,这样子就导致期末/期中突击图书馆人非常多,平时却几乎完全没人,和国内大学完全一样。国外特别喜欢泡图书馆又不是为了看妹子的人有,但是几乎不存在,知识比起美好生活来说真的没多少吸引力。。

大家都很功利,无非国外给的个人空间比较大,这样大家比较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本来就没特长,又不自觉,真心不如呆在国内,免得什么都没学到还被带坏了。我身边的人,有后来去了oxbridge后来去投行的,也有自暴自弃天天party毒品成瘾的。不是送出来就结束了,无所谓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
j
2014-12-16 23:47:26 +08:00
英语+1,别的都扯谈,能比字幕组更有价值么。
jerryjhou
2014-12-16 23:48:29 +08:00
@blacktulip 就算”连四则运算都不会“的废柴只能去做“低贱”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但是他们的收入(包括转移收入, 即福利)仍然远远超过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这种收入水平正是由于那“一两个”的精英所创办的企业和/或缴纳的税收所创造的

另外在小学/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去的人本来就是为了(事实上是必须)移民,外国人来取经主要还是小学,国外高中教育水平还是高于国内的(我认为高中毕业再送走明显太晚,那时候孩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国外的差异已经太大了)

@efi 同意最后一段,不过我得不出你的结论(最后一句),改成"经济富裕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才说得通吧
wangtong868
2014-12-17 00:10:44 +08:00
感觉错进知乎一样....
Ricepig
2014-12-17 04:46:33 +08:00
看了各种回帖,我有一个疑惑,难道有一个国家叫“国外”?这国外应该是特指西方发达国家(并且不包含日本)吧?

我的理解:
“国外”的教育是认怂制:我不是做科研的料/不是天才/不是精英我就认怂,搞点啥别的不好;我国的教育是(家长)“不服”制,凭什么我孩子读书不行,必须行。

那么,问题来了,哪种好呢?我认为没有明显的优劣吧,至少是基础教育这块还稍稍领先。

“国外”的学校培养精英,其他的人随便你搞,有些大学时候风光无限的所谓素质教育典范的rock star,橄榄球明星,到了就业的时候也会碰到实际问题。上了牛校就意味着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这点“国外”也不能免俗。而“国外”的教育资源在阶层间分布更不均衡,造成“遗传性”相当的大,也就是你爹是哈佛的,和你是哈佛的相关性非常高。考上牛校,在“国外”更加依赖于爹的作用。另,“国外”能考上牛校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记得有一个片子叫《The girl next door》有类似情节。
我发现有个现象。(不排除有一部分人被我国的基础教育扼杀了所谓的创造力),有一部分抨击教育体制的人是学啥啥不好搞啥啥不成,希望混日子然后又妄想着有好明天,被目前教育轰成渣了以后开始靠灌水反击了。少年,这不是啥教育体制扼杀了你的创造力,你到了“外国”,被继续轰成渣的可能性也不低呢。

最后,造成你们看到“国外”好多人四则运算都需要靠计算器仍旧活得好的情况,是因为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而不是教育体制造成的。一到经济萧条的时候,大量的这种人就忧愁了,这个时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普世价值就被生存压力所掩盖了。。。?
Epsil0n9
2014-12-17 06:33:33 +08:00
@blacktulip 国内初等“洗脑”教育世界上首屈一指,扼杀创造力,秒秒钟教你做个“标准中国人”
Epsil0n9
2014-12-17 06:43:21 +08:00
创新是人的本能,在奴化国家就“扼杀创造力”被人各种洗白,只说“他们也干了”,
却可以忽视程度和整体的结构分工,只讨论片面的“树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Jimrussell
2014-12-17 09:21:34 +08:00
美帝。
上个一般的水货大学,然后打N份临工养活自己的刚成年的白人或者美裔小年轻,也有不少;像国内一样家长一样全程供养子女读大学的白人,更多;高中一毕业就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的美国人,也有不少;顶级学府龙头专业的学生,倒是和国内985顶级专业类似,少数中的少数。

我这里当地有个ABC,二代移民,cs本科,没本科毕业的时候就直接it创业成功。核心代码几万行,连注释都没有,常年招聘国内留学的国产研究生打苦工,所有人都不写注释,互相review,居然至今没有倒闭,可见美国的技术大环境还是相对国内好的,单凭智商也能赢。放在国内,直接被bat抄死。
另外,也有本科开始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练的艺术生,短短4年拿到计算机和建筑学双学位的后知后觉型人才。我觉得小初高的数理化知识并不是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你从小要养成一种有效学习的习惯。

想搞学术的,名校名专业让你和世界上最强的那批人搞基搞到爆,只拿名校的funding都能让你活的比国内一般人好很多。
也不一定只看名校、私立大学,美国公立大学、社区大学、专科之类可多啦,对本州人的优惠不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美国非it公司的加班文化还没有国内那么普遍,这意味着下午5、6点就能结束工作,自我充电的时间和途径都有了。工作前几年的积蓄就足以负担起全职读书的开学,若想系统学习之后转行,在美国并不难的。
国内爹妈想抱孙子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女友逼婚买房买车的压力,你出了大学以后基本就让你抓瞎了。然后人在压力下心态总是容易失衡的,各种找优越和戾气直接反映在教育下一代上面了,可悲。
lausius
2014-12-17 09:52:48 +08:00
折腾就对了,折腾才能有进步。
quake0day
2014-12-17 10:32:42 +08:00
看来,大家都不关心LZ反应的问题,大家对中西方教育更感兴趣。
Exin
2014-12-17 10:49:25 +08:00
“老子这辈子就这一个小号,押宝都押他上面了!”

我很庆幸我的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很清静,无攀比
AlterNever
2014-12-17 11:04:30 +08:00
@2232588429 公知的微博看多了吧
AlterNever
2014-12-17 11:07:24 +08:00
把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怪到教育上,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不足。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你是想说“都是世界的错”吗?无聊。张嘴闭嘴说中国教育抹杀创新的,你们是现在还没起床,躺着床上看手机的大学生,还是上课偷偷玩手机的中学生
jandan
2014-12-17 11:09:19 +08:00
同事幼儿园的孩子也有什么委员会,组织收钱的而已。
jedicxl
2014-12-17 11:30:12 +08:00
看看身边这些国内顶尖和一流大学出来的高材生写的技术OR非技术论文就知道,应试教育有多悲哀了。如果没有了方便的抄袭来源,如果一切评审都讲究公正公开,就国内这些平均水平的大学生,能做出多少有自己思想、见识和认真考据的论文?
iugo
2014-12-17 11:32:51 +08:00
我觉得国内强调知识的教育与北美强调认识的教育是各有侧重, 没有绝对的好或坏.

强调知识, 告诉孩子我们以为的一些事情. 基础牢固. 虽然被诟病创新被抹杀, 但不可否认在早期教育中, 孩子被强行灌输的成人思维可以使他们迅速掌握技能, 从而. 使一些技术成熟领域获得巩固.

强调认识, 引导孩子自己以第一人称视角认知世界. 但会走一些我们已经走过的弯路. 孩子性格自信. 将来会在一些前沿阵地做出成绩.
sharebox
2014-12-17 11:50:52 +08:00
@AlterNever 呵呵,不用太理会这些人的。 一些人翻墙出去之后觉得很新鲜,之后不管什么话题挨点边的都是这种味,也不想想V2EX这么多人自带VPS翻墙,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些事情。

国外大学教育还是挺牛的 。

家长委员会这种情况有点添乱吧 ,事太多了。
acros
2014-12-17 12:20:07 +08:00
我也觉得,那帮家长估计是网上看了网易新闻,新浪微博啥的,以为自己就深刻了解先进的教育模式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15437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