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插座是工业国里最烂的插座标准么?

199 天前
 moudy
今天被 b 站推了个插座科普视频,评论里又是一片对国标插座的讨伐声。

看了一下讲道理的评论,基本集中在以下几点

最恶心人的是插头分两脚三脚也就罢了,插座竟然也是分两脚三脚,然后还彼此不兼容。也就是一个国家里实际存在两套插座插头体系,全世界工业国里独一份。。
相比之下,美标澳标欧标两脚插头兼容三脚插座。英标根本就不提供两脚。
新国标虽然规定了三脚要带额外两脚插孔,但是机械加工难度,触电门设计难度相比直接三脚兼容两脚依然落了下乘。

然后是二脚插头灾难般的可靠性。稍微块头大一点的充电器能稳当插在墙上的屈指可数。机场酒店的两脚插座,别说插住了,插上去接不出电来都没啥好奇怪的。
这里英标和欧标就笑而不语。尤其欧标是下陷式的插座,不夸张的说,正常插到墙上,插头上踩个人都不一定能给踩下来。只有担心插太紧拔不出来的,没听说过担心接触不良松动的。

最后就是插脚铜片不要求根部包绝缘。叠加易松动的 debuff ,很容易导致能目视带电铜片,增大触电和短路风险。
537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75 条回复
0017
199 天前
@SekiBetu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美标插脚上的圆孔是用弹片锁定的,旋转锁定是毫无关系的另一层面的东西了,国标也有旋转锁定
moudy
199 天前
@SekiBetu 谁知道你擦的是啥你的插座又是啥,能把强电插座跟 dc typec 打比方的,没兴趣了解
zxcslove
199 天前
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就没必要讨论啥公共话题了
gqfBzoLVY3Wl4Tng
199 天前
大部分人无所谓,天天往外跑的能有几个点。
SekiBetu
198 天前
@0017 因为国标已经实现了和美国以前设计一样的弹片锁定,所以根本不需要多此一举多一个旋转的动作,凹字形的两个角已经是有弹性的了,略小于插座宽度,而美国以前的设计是需要让插座划过一定距离才能到达一个圆形的凸起进行锁定,滑动过程各种火花,容易着火
SekiBetu
198 天前
@moudy 我的比方不恰当,但是你随便问一个金属加工的就知道圆柱形加工成本比冲压难,成本高,精确度差,长方形片往往只要把原材料拿过来冲压就行了,圆柱形要一个一个切削,控制不精准一分钟几千转的机器直接给你精准度削完了
moudy
198 天前
@SekiBetu 但是放在今天,这点加工难度真的不是事了。至于连接可靠性,绝大多数强电连接件都是圆柱接口。小到笔记本用的 8 字形插口,大到充电枪。如果圆柱接触不如冲压板件平面接触,他们绝不会这么设计。
alexlaugb
194 天前
@adoal 这是为了避免有聪明人把三头插头的地线直接用钳子掰掉插进两脚插座不接地使用,之前很多从美国弄回来的电器在国内用就这么干。
moudy
194 天前
@alexlaugb #68 你是拿结果反推了,能两脚三脚兼容的插座体系,可以根本不提供两脚插座。或者像欧标这种,两脚插座和三脚插座形状区别很大,三脚插座可以接纳两种插头,但是两脚插座无论如何三脚插头都不可能插进去。
https://www.ikea.com/de/de/images/products/koppla-mehrfachsteckdose-8-fach-schalter-geerdet-weiss__0605970_pe681934_s5.jpg
SekiBetu
194 天前
@moudy 没有防尘设计,看起来放一年就全是灰尘了
SekiBetu
194 天前
@moudy 只有在价格昂贵的地方用这种精密加工,如果全国都用,那所有电源线和插座的价格得翻好几倍
moudy
193 天前
@SekiBetu 你觉得这种玩意算精密加工? https://m.media-amazon.com/images/I/817IMvgcpIL._SL1500_.jpg
你对现代工业成本一无所知。上面这种人民币 20 一个。16A 10A 三脚 两脚全兼容。紧固可靠性 A++++。你继续挑接灰吧。
moudy
193 天前
SekiBetu
189 天前
@moudy 原来中国的标准是 2024 年定的呀,2024 年以前都是用的什么啊
SekiBetu
189 天前
@moudy 上世纪没有国外的机器,你手搓高精度圆柱体啊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108165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