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按最低标准交有哪些坏处?现在是不是大部分公司都是这种操作?

2024-03-07 23:20:32 +08:00
 xiyy02
最近收到的 offer 里有一家公司是按照上海最低标准( 7310 )缴纳社保,hr 说我每个月到手会变多,我理解社保按最低标准交是不是意味着养老保险、医保、税额等都是按照 7310 的标准进行?

整体来看是影响了各类保险的缴纳金额,但实际上每个月到手的钱也确实会更多些,这样一增一减看似没亏,但其实最后吃亏的还是打工人吧?
497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68 条回复
julyclyde
2024-03-09 11:24:53 +08:00
理论上的损失就是养老保险会降低
但问题是养老保险本来你也领不到的

其他几个保险项目都是只要交了就行,对待遇金额没多大影响的
nothingistrue
2024-03-11 12:55:55 +08:00
@SephirothD #59 看一下下面几个时间线,你觉得统筹账户跟个人账户明实都分开的可能性有多大。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立法,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个人跟统筹绝对分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的网上发布日期是 2012-08-06 。
直到现在,你去查社保明细,里面公司交了多少金额,写得明明白白。


而如果这一点你说得是对的,那么除了有限的系数影响,统筹部分缴多缴少就对个人没任何影响,那不就正好印证了越少越好。


-----------------------------------------------
薪资市场化,跟公司把社保公司缴纳部分当作薪资成本进行计算,有何冲突。
nothingistrue
2024-03-11 13:09:10 +08:00
社保统筹部分(我之前说得浮动部分的详细计算公式),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算一下提高缴费对其的影响:

T (月基础养老金)=( A+A×Q )÷2×M×1%

A——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Q——平均缴费指数。

Q =( X1÷A1 + X2÷A2 + X3÷A3 +……+ X n÷A n)÷n。

X1 、X2 、X3……X n分别为首次实际缴费当月直至截止缴费当月的月缴费基数(不含未缴费月数);

A1 、A2 、A3……A n分别为缴费对应上年度当地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n为首次实际缴费当月直至截止缴费当月的实际缴费月数(不含未缴费月数)。

M——建立个人账户之月至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当月的实际缴费年限。M 以年为单位,累计满 12 个月计算为 1 年。

参考自: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syshehuibaoxianfa/bxffaguijijiedu/201208/t20120806_28572.html



( A+A×Q )÷2 一些省流:
一般值,A ,如果你一直以 1 倍基数。(不是最低值,因为最低基数是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60%。)
最高值,2A ,如果你一直以 3 倍基数。(请注意,必须是从开始起就恒定 3 倍基数,中间任何降低一个月,你就永远到不了 2A 了。)(中间断缴的影响,我还没看懂)
SephirothD
2024-03-11 13:34:20 +08:00
直到现在,你去查社保明细,里面公司交了多少金额,写得明明白白
----------------------
我还真有社保明细, 当时落户拉的清单, 里边只写了个人部分, 企业部分是社会统筹跟我没关系.

社会统筹的意思你要理解是社会性质的统一性支出, 是跟每个城市(省份)的标准而定, 跟你的个人账户毫无关系, 但是最终体现在社平工资为基数的部分养老金金额.

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会是部分金额, 但和统筹部分分开计算.

所以当然是越多越好啊, 交越多你的系数才能维持住 3 啊, 都不知道你在杠什么, 你下边自己都算了交越多系数才越高, 统筹部分养老金才越多, 真杠精啊.


薪资市场化,跟公司把社保公司缴纳部分当作薪资成本进行计算,有何冲突。
----------------------
市场化就是当你的实际成本大于缴纳社保的成本, 超过上限之后其实已经不再考虑社保成本了, 因为无论哪都要承担这部分成本, 加你多少工资承担的社保成本是一样的.

现实是一部分接受辣鸡公司少交社保, 逐渐让这个事情变成一种工作"福利", 才会把这部分支出当成成本
SephirothD
2024-03-11 13:39:06 +08:00
@nothingistrue

直到现在,你去查社保明细,里面公司交了多少金额,写得明明白白
----------------------
我还真有社保明细, 当时落户拉的清单, 里边只写了个人部分, 企业部分是社会统筹跟我没关系.

社会统筹的意思你要理解是社会性质的统一性支出, 是跟每个城市(省份)的标准而定, 跟你的个人账户毫无关系, 但是最终体现在社平工资为基数的部分养老金金额.

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会是部分金额, 但和统筹部分分开计算.

所以当然是越多越好啊, 交越多你的系数才能维持住 3 啊, 都不知道你在杠什么, 你下边自己都算了交越多系数才越高, 统筹部分养老金才越多, 真杠精啊.

..............................................................................

薪资市场化,跟公司把社保公司缴纳部分当作薪资成本进行计算,有何冲突。
----------------------
市场化就是当你的实际成本大于缴纳社保的成本, 超过上限之后其实已经不再考虑社保成本了, 因为无论哪都要承担这部分成本, 加你多少工资承担的社保成本是一样的.

现实是一部分接受辣鸡公司少交社保, 逐渐让这个事情变成一种工作"福利", 才会把这部分支出当成成本
nothingistrue
2024-03-11 14:03:57 +08:00
@SephirothD 中国有 6 亿人月可支配收入不足 1000 元。你豪,你可以只看到总金额在增高而忽略收益率在降低,你可以以为因占比太低而将其从成本估算中忽略,但大部分人没你这么豪。
nothingistrue
2024-03-11 14:12:07 +08:00
@SephirothD 我觉得你有必要看一下下面这两段。

--------------此段实际上跟第二段是冲突的,基本上可以当成废话-------------------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按下列方法计算转移资金:( 1 )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 年 1 月 1 日之前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1998 年 1 月 1 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 2 )统筹基金(单位缴费),以本人 1998 年 1 月 1 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 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 1 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
二、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比较大,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差距也比较大,个人对基金所做的贡献也不同,在不同地区就业的人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应当分段计算。确定分段计算的原则,将劳动者的缴费多少与享受待遇挂钩,更公平合理。同时,为了方便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本法规定了统一支付的原则,即无论参保人员在哪里退休,由退休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在各统筹地区的缴费工资计算出其应当领取的养老保险待遇,并统一支付给参保人员。

2009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参保人员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其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并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的确定办法。具体是:( 1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 10 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 10 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 10 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 10 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ShrinkLynn
2024-03-11 19:14:58 +08:00
多交好
1 、公积金多,公司的支出变多,你实际工资+公积金差不多
2 、医保多,头疼脑热啥的,买买药也行啊
3 、生育保险,这个对于女性挺重要的,交的基数高,报销多
4 、养老保险,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基数比例高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yangjunhui.monster/t/102163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